辽宁镁产业酝酿"核聚变"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8-07-29
- 浏览量:859
【字体: 大 中 小 】
辽宁镁质材料行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在营口举行,6位两院院士、11位国内镁质材料研究专家走进营口镁质材料生产企业,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与当地企业家和经济管理者座谈,为镁资源利用“把脉”、“支招。
绿色资源失色
营口是世界“四大镁矿”基地之一,素有“中国镁都”之称的大石桥就坐落在市区东部,探明储量达25亿吨,占全国储量的85%,占世界储量的1/5,资源品位世界第一。镁质材料工业是营 口最具优势的资源性产业,目前有生产企业508户,其中,规模以上的有87家,青花集团、金龙集团等大型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举足轻重。镁材料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去年创造产值1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24%。2002年,营口市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镁材料生产基地。
虽然如此,这一“核心资源”仍远未发挥应有能量。营口市经贸委今年5月对镁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小矿群采、重复投资现象仍很普遍,许多生产厂家受利润最大化驱动,采富矿,弃贫矿,采易弃难,采剥失调,不仅浪费资源,减少矿山使用年限,而且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受企业规模和生产工艺技术的局限,一些高品质的粉矿和低品位的矿石常常被当作废石,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许多企业满足于生产“投资少,投产快,装备简单,能耗高”的电熔镁砂。由于技术、设备更新速度慢,行业整体竞争实力不强,开发升级换代产品人才缺乏,科研生产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也缺乏,产品以耐火材料居多,初级产品居多,附加值低。
其实,耐火材料只是镁资源利用的“冰山一角”。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向记者介绍说,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镁合金的强度比钢高、导热导电性好,易加工成型,易回收,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从应用前景看,镁合金已经成为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军工、轻工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十八罗汉添彩
青花集团是省高新技术企业,它没有走与同行进行初级产品低价竞争的老路,而是把目光投向科技,投向新产品开发,投向提高附加值,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镁质材料是强者点石成金的行业”,集团董事长王守彬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强就强在不“拼资源”,始终追求把生产先进的最终产品作为重要的调整目标,“点石成金”靠的是科技的力量。过去,我国不能生产浸渍管砖,要以每吨2.8万元的价格进口,现在,青花通过技术创新自己生产,每吨才1万元。企业还与洛阳耐火研究院、上海宝钢研究院、中国建材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设了辽宁青花耐火材料研究设计院,研发的“烧成浸渍镁白云石砖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优质镁铬砖”等产品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青花”是营口乃至全省镁质材料业的龙头。与众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小企业形成鲜明对比,青花和金龙集团、华晨集团、群益集团、奥镁集团等11家大型企业和7家生产“非耐材”为主的企业强者恒强,成为一支前景广阔、足以左右这一产业的生力军。据悉,全国110米长超高温隧道窑13条,这些企业占据了10条,有17项产品在国内居领先水平,8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依托这些企业,大力发展高档镁质材料、氧化镁晶体、镁合金、电工级电熔镁粉、涂层颗粒镁等非耐材产品,加速建设国家镁制材料基地”,这一规划被写入《营口老工业基地振兴纲要》。
许多院士认为,除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一市两港”的区位、交通优势,营口还具备一个“人造优势”,那就是民营经济已经“成气候”。“十八罗汉”中就有16家民营企业,灵活机制和雄厚资本为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搭建了宽阔平台。
院士专家催化
绿色资源失色
营口是世界“四大镁矿”基地之一,素有“中国镁都”之称的大石桥就坐落在市区东部,探明储量达25亿吨,占全国储量的85%,占世界储量的1/5,资源品位世界第一。镁质材料工业是营 口最具优势的资源性产业,目前有生产企业508户,其中,规模以上的有87家,青花集团、金龙集团等大型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举足轻重。镁材料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去年创造产值1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24%。2002年,营口市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镁材料生产基地。
虽然如此,这一“核心资源”仍远未发挥应有能量。营口市经贸委今年5月对镁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小矿群采、重复投资现象仍很普遍,许多生产厂家受利润最大化驱动,采富矿,弃贫矿,采易弃难,采剥失调,不仅浪费资源,减少矿山使用年限,而且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受企业规模和生产工艺技术的局限,一些高品质的粉矿和低品位的矿石常常被当作废石,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许多企业满足于生产“投资少,投产快,装备简单,能耗高”的电熔镁砂。由于技术、设备更新速度慢,行业整体竞争实力不强,开发升级换代产品人才缺乏,科研生产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也缺乏,产品以耐火材料居多,初级产品居多,附加值低。
其实,耐火材料只是镁资源利用的“冰山一角”。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向记者介绍说,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镁合金的强度比钢高、导热导电性好,易加工成型,易回收,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从应用前景看,镁合金已经成为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军工、轻工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十八罗汉添彩
青花集团是省高新技术企业,它没有走与同行进行初级产品低价竞争的老路,而是把目光投向科技,投向新产品开发,投向提高附加值,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镁质材料是强者点石成金的行业”,集团董事长王守彬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强就强在不“拼资源”,始终追求把生产先进的最终产品作为重要的调整目标,“点石成金”靠的是科技的力量。过去,我国不能生产浸渍管砖,要以每吨2.8万元的价格进口,现在,青花通过技术创新自己生产,每吨才1万元。企业还与洛阳耐火研究院、上海宝钢研究院、中国建材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设了辽宁青花耐火材料研究设计院,研发的“烧成浸渍镁白云石砖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优质镁铬砖”等产品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青花”是营口乃至全省镁质材料业的龙头。与众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小企业形成鲜明对比,青花和金龙集团、华晨集团、群益集团、奥镁集团等11家大型企业和7家生产“非耐材”为主的企业强者恒强,成为一支前景广阔、足以左右这一产业的生力军。据悉,全国110米长超高温隧道窑13条,这些企业占据了10条,有17项产品在国内居领先水平,8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依托这些企业,大力发展高档镁质材料、氧化镁晶体、镁合金、电工级电熔镁粉、涂层颗粒镁等非耐材产品,加速建设国家镁制材料基地”,这一规划被写入《营口老工业基地振兴纲要》。
许多院士认为,除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一市两港”的区位、交通优势,营口还具备一个“人造优势”,那就是民营经济已经“成气候”。“十八罗汉”中就有16家民营企业,灵活机制和雄厚资本为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搭建了宽阔平台。
院士专家催化
由中国工程院主持的学术报告会气氛热烈,来自企业、管理部门的70多人聆听了院士、专家的报告,每篇报告作完后,院士、专家都留出一定时间回答提问。院士、专家指出,要以现有的镁质耐材、高档镁砂、碱性砖、不定型耐材等为基础,开发新型高附加值的镁合金材料,形成原镁、镁合金、镁合金型材、镁合金制品、废镁回收利用一整套产业链。
院士、专家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治理镁业生产污染环境问题,加快改造工艺设备。要通过培训、引进等形式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解决技术和品种结构问题,光靠一地一企的力量远远不够,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人才、设备吸引进来,要依靠全行业的力量。他们提出,当前,镁业的行业自律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企业家要遵守规则,不能无序竞争,相互压价。必须通过企业的联合、合并、联营等措施,淘汰落后工艺和小型企业,要联合起来,共同去开拓国际市场。
据了解,我省确定到2010年初步建立世界最大的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镁质化工材料生产基地及新兴的金属镁及镁合金制品生产基地,使镁材料行业向深加工、多领域、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上一篇:通达董事长获邀参加奥运会开幕式